记得,那年的夏天,阳光很好,HR把工卡递给我的时候,开玩笑地说:“马志远,看你这名字就该来这,‘韦德数码,志向远大’啊!”
我们都笑了,那时的我不会知道,这句话将意味着什么。那时,韦德数码这个名字,还没有多少人知道,很多人还在面临着分拆的抉择。
PART 1
光芒初绽的时代
我的故事,就从千禧年的晨曦中开始,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踏出了第一步。我不知道会遇到怎样的一群人,也不知道会经历什么样的事,只是单纯地想要在这么一家出身不凡的公司里干出点名堂来。许多年以后,我才发现,那时像我一样的人有很多。
他们在回忆里这样写道:
2000年的盛夏,我怀揣着大学毕业生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,踏入联想韦德数码的大门。那一刻,我不仅见证了韦德数码的蜕变,更亲历了"生命的力量"最初的绽放。当新一代员工用Python重构估值模型时,我看到的仍是2000年人民大会堂那颗初心的当代映照。
——Ta说
千禧之年,"韦德数码"的名字在人民大会堂的聚光灯下璀璨亮相,一个以数字化中国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的企业,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见证下诞生了。
——Ta说
人民大会堂,能坐在台下见证韦德数码正式亮相于世人面前,已经是幸运了,要是能站到那个台上……呵呵,那我一定是在做梦。
一年之后,这个梦想并没有实现。但是,公司成功在香港上市了,我站在欢呼的人群中,看着屏幕上闪烁的数字,00861,感受到的是梦想启航的澎湃动力。
PART 2
逆境中坚守的力量
然而,追梦之路一出发就遭遇了狂风骤雨。2003年,“非典”让城市沉寂,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公司面临的危机,在那段时间里,我们必须齐心合力争取回款,因为在那时,活下去,比梦想重要。在办公室不灭的灯火里,是一群人共同的坚守。
后来,他们是这么说的::
那年非典突如其来,整个城市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。为了保障客户系统的稳定,我们在隔离环境下连续值守数十天,睡行军床、吃泡面,却没有一个人退缩。
——Ta说
那年的一季度,我们面对的是几乎“冰封”的市场。拜访受阻、谈判停滞,但目标从未动摇。我们迅速转向远程协作,一部电话、一封邮件,成了连接客户最重要的桥梁。
——Ta说
白天轮岗值班,夜里核对账款。特殊时期,每一笔回款都至关重要。我和同事们手动梳理上百份合同、核对数千条流水,常常忙到凌晨。虽然身体疲惫,但每当又一笔款项确认到账,那种为团队“护航”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。
——Ta说
阳光总在风雨后。后来,我们的业绩逆势突破新高。经过这一遭,我忽然明白,梦想也许就是在每一次“再坚持一下”的后面,梦想也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情。我想,我爱上了这个地方,也爱上了这群人。
PART 3
长路踏歌的步伐
时代浪潮奔涌,我们亦奋力向前。2008年,随着奥运的脉搏,公司也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。业务疆域不断拓展,团队力量日益壮大,我也不再是“小马”,而是一群人口中的“码哥”。
更重要的是,在三年之后的2011年,我终于实现了人生梦想——站在人民大会堂庄严的舞台上,灯光璀璨,心潮翻滚。11年的人生经历,也许并不值得称道,但这家公司却的的确确成为了实现梦想的舞台。我很幸运,和她走在一起。
当然,还有他们:
2009年整合HP服务的百日攻坚,至今还记得台灯在资料堆里圈出的光亮和我们不知疲倦的身影。3个月,30座城市、300份档案,我和人力、行政的同事们白天在店面核资产、清租约,晚上核对资料,在没有数字化工具的年代,我们用人肉GPS丈量中国IT服务的版图。
——Ta说
第一个双11大家都没经验,凭着一股激情,在人困马乏系统卡的情况下磕磕绊绊的把货发完了。那时候我想系统这种核心能力必须咱自己做啊,就自发的规划做一个全新的系统。于是,2010年的寒冬,我带着部门的兄弟姐妹们,一起泡在了上地库房做研发,2011年初诞生了第一代韦德金库WMS系统。
——Ta说
公司10周年庆典时,作为“青年奖”获奖代表上台发言。那一刻,灯光打在脸上台下是一张张熟悉的面孔。有并肩作战的伙伴,有给予我指导的前辈。那一刻,我忽然恍惚那个曾经背着工具箱、在全国各地奔波的毛头小子,已然褪去青涩,成了公司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。这份认可,比任何奖励都让我动容,也比任何嘱托更沉重。
——Ta说
PART 4
转身迎向的星辰
每当身边有新人出现,我就对自己说,不能停。在“码哥”这里,必须能学到点新东西。2017年,公司也要创新求变,全面向云和大数据转型,有人说:"这次转型不是选择题,而是必答题。我们要做的不是修修补补,而是重新思考怎么解锁新蓝海。"
有压力,但也充满期待。我和年轻人们一起杀向“云战场”。因为我知道,在他们心里,也都有梦想。
从他们的话里,你能看到一团火在燃烧:
2019年寒冬,背着单薄行囊的我踏入厦门鲲鹏超算中心项目现场。彼时的我,入职仅数月,国产化、云计算于我还只是概念,手中只有一份被多次否定的方案。但背后历经icloud等无数硬仗的小伙伴让我心中有底,初生的牛犊心中无惧。数十次编译失败的告警,数百次方案迭代的焦灼、无数次直面客户的挑战,最终凝成了金帆奖杯上不熄的光。神码的土壤,容得下任何破土的渴望。
——Ta说
2024 年的越南仓,是一次跨越山海的生长体验。国内双 11 的战鼓已擂响,海外却面临 “无团队即违约” 的绝境。我带着华中团队的种子远赴越南时,知道这是一场与水土不服的较量。三个月里,我们和越方伙伴同吃同住,用手势比画流程,用微笑化解隔阂,终于让盈利的花苞在异国他乡绽放。 原来生命的力量,从不受地域的限制,只要愿意扎根,哪里都能生长。
——Ta说
那时的我们,像一群探险家,从北京飞往全球,在陌生未知的世界里不断摸索,解锁个个新国家的客户。这背后,是无数次研发产品需求和 BUG 讨论,供应链的备货沟通客户选择和市场投入研判。我们一起,赢得了客户的信任,胜利属于这群彼此信任、彼此支撑的伙伴。
——Ta说
PART 5
那是未来的方向
2025年,AI来了,同事们都在讨论"AI for Process"的应用场景。
"技术最终要服务于业务,""我们关注的不是技术的炫酷,而是它能创造什么实际价值。"这次的挑战,还能接住吗?“码哥”心里也有个问号。
然而,一转身我便有了答案。这么多年走过来的路,不就是为了今天吗?从硬件到软件、从云到大数据、每一步不都是在为AI做准备?站在25年建立的城池上,AI这顶桂冠,必然非我莫属!
其实,他们也和我一样找到了答案:
真正的AI不是炫技式的表演,而是嵌入产业肌理的毛细血管,是让技术红利像阳光一样普照每个角落的普惠力量。这让我想起《周易》里的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,在技术和创新的道路上,我们每前进一步,都是对“科技自立自强”时代命题的生动应答,是在不确定性时代中构建确定的竞争力。
——Ta说
未来的路还很长,数据中心的技术迭代永远在路上。但我知道,只要我们还守着那份对技术的敬畏与热爱,还带着伙伴们给予的温暖与力量,就一定能在网络通信的星辰大海里,驶出属于韦德数码的壮阔航程。而我,会继续做那个最执着的测试者,用一行行严谨的用例,为这场远航,画出最坚实的航线。
——Ta说
PART 6
远方与共同的征程
站在新征程的起点上,回望过去的历程,有痛苦,也有迷茫,有汗水,也有眼泪,无数个身影闪过,无数件往事还记得,那是一段由每一个韦德数码人共同踏出的不平凡的路,在无数个奋斗的日日夜夜里,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成功的喜悦。当我接到那个纯金的25周年纪念工卡时,我对自己说,“嘿,我就该来这!”
这并不是独属于我的感受,因为我听到了他们和我一样的心声:
20多年里,我的足迹印在沈阳、哈尔滨、济南、武汉、乌鲁木齐,福州、厦门、长沙、合肥的各个平台、园区;见过 IIC 大楼封顶时飘起的彩带,见证过金税、e-bridge、modelbank、NC、智慧城市、韦德鲲泰、韦德问学这些名字从策划案走向现实。
——Ta说
有人问我20年守着一家公司不枯燥吗,我总想起郭总肩上那抹红。这抹红是创业时的热血,是转型时的破局,更是刻在基因里的赤子心——当你与一家公司同频共振见证它从传统分销蜕变为数字先锋,当你的成长轨迹与它的战略蓝图深深交织,所谓“忠诚”早已升华为双向成就的宿命。
——Ta说
韦德数码25年的征程,始于人民大会堂的初心启航。从填补IPv6技术空白到领跑"数云融合"的时代浪潮,从三驾马车并驱到千亿版图构建,企业史诗中始终奔涌着灼烫的生命力。这份力量迸发于郭总"Digital China"的誓言,沸腾在量子通信、燕云DaaS 等创新血脉中,更延续至今日青年接过火种开疆拓土的脉搏里。
——Ta说
在25周年庆典现场,灯光依旧璀璨,当看到现在的我和25年前的自己拥抱在一起时,我和他们一样热泪盈眶。我想,这大概就是郭总说的“生命的力量”。
这些故事,是韦德数码这片沃土上生长出的最动人的风景,它们诉说着:
个体的微光,因分享而明亮。
微光成炬,爱在神码。
——马志远&所有韦德数码人